您的位置:吾爱首页 > 旅游资讯 > 河北发现神秘西汉古城 疑为军事要塞(组图)

河北发现神秘西汉古城 疑为军事要塞(组图)
头道营古城址西墙局部。
头道营古城址考古发掘现场。
崇礼发现神秘古城
据现有文物资料记载,崇礼县有战国汉城址3处,此次在崇礼县城东南约3公里的头道营村西北侧台地上发现的古城址不在其中。近日,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礼文物保护管理所的文物工作者对头道营古城址进行了局部发掘。
疑为西汉军事要塞
近日,古城址的发掘研究有了初步成果。据初步测量,城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470米,总面积约253000平方米。城址西南角城墙暴露较多:暴露两道“T”字相交、长度各40多米、高5米多的夯土墙。夯土的结构坚硬,层厚0.22米左右。内含少量石块、骨头、木炭、草灰、红烧土、陶片等杂物。另据探明,城址西南部有一瓮城,城墙采用板筑法。
据了解,古城南墙和西墙破坏得比较严重,东墙和北墙在沟壑中有暴露。城址内地势较平坦,除断崖上个别地方暴露灰坑及文化层外,地表因植被覆盖,不见遗物。然而据当地村民称,曾在多处发现过大量古代瓦砾和陶片。
据了解,此次考古发掘区位于城址的西南部,即城址边缘地带,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堆积最厚处的地层厚4.3米左右,其中有战国层和西汉层。出土有房基、灰坑等遗迹。两座房基,为西汉遗存,内有毛石隔墙4段,灶台一座,柱洞5个,窖穴两座,灶口外侧有成片的红烧土和草木灰。
“目前,这个城的性质不清楚,据推测,‘军事要塞’的可能性大于‘侯国’的可能性。”据樊书海介绍,从古城的地理位置看,用来打仗、抵御外敌的概率较大。
遗址出土大宗陶器
陶器是遗址中出土的大宗物品。陶质基本分夹砂灰陶、泥质灰陶、泥质深灰陶、夹蚌红陶四种,以泥质深灰陶和灰陶较多。器形夹砂深灰陶有盆、罐、甑。泥质深灰陶有盆、罐、瓮、碗、盘、纺轮、坩埚、弹丸、串珠、马蹄形器、盖钮。泥质灰陶有盆、罐、奁盒、碗、纺轮、瓦。夹蚌红陶主要是釜。纺轮半成品较多,分别用瓦片和陶片制成。
城池毁弃或因火灾
据了解,陶器纹饰主要反映在盆、盘、瓮、罐、釜等器形上。主要有凸弦纹、弦断斜线绳纹、抹断斜线绳纹间凸弦纹、竖线绳纹,雷纹、蓝纹、布纹、压印附加堆纹、绳纹和布纹的复合纹等。一件泥质灰陶盘的内壁阴刻有水波纹、圆圈、游鱼纹饰,十分漂亮。有的器物表面有烟熏痕迹,个别并积有烟垢,多个盆上有锔孔。
另外,陶瓦出土数量较多,分筒瓦和板瓦两种。瓦表的两端凸弦纹中间为抹断绳纹或竖线绳纹。瓦里素面者居多,偶见手捏痕,少见布纹和菱形纹饰,内壁多见明显的烟熏痕迹。瓦当的瓦面饰有山形纹。
崇礼已有4处古城址
形成这些城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它们是区域政治中心,还是军事要塞?是侯国还是食邑?头道营城址的规模在这些城址中冠居首位,它和其他城址之间又是什么关系等等,专家认为,破解这些谜团尚需大量的工作。
相关链接
崇礼境内战汉古城址
东红旗营城址
位于崇礼县东红旗营村西南100米,海拔1170米,汉代,县级保护单位。
该城址东邻马凤祥沟沟口,南接大城子地,西与正沟河相望,北连河滩树林。城址长350米,宽300米,面积10.5万平方米。传说是汉代王侯的居地,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该古城东北部现仅存黄土夯筑城墙,残缺城墙基宽均为7米,残高平均6米。“文革”期间,当地村民在城墙上掏窑洞(盖房)17间,废窑洞7间,用于住宅。古城内在耕地时,不断暴露绳纹、暗纹陶片。前几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时,曾出土过陶器、方砖、瓦片、铜镜、铁犁、铁斧等。
东土城城址
位于崇礼县狮子沟东土城村东南1公里的台地上(台地现为梯田),战汉时期,县级保护单位。
大囫囵遗址
位于崇礼县高家营镇乌拉哈达村西南200米的山头上,海拔高度813米,汉代。
东邻乌拉哈达村,南隔张沽公路与清水河相望,西靠砖瓦场。遗址长250米,宽200米,面积50000平方米。暴露遗物有少量绳纹陶片和板瓦残片,器口残片,器底。四周土墙基本完好。 (本文来源:燕赵都市报 作者:宗苗淼)
更多出国签证 酒店 机票 提问请到新浪微博:@吾爱全球签证中心 微信:visa5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