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微信:visasly 微信平台:visa5i 咨询电话:186 1189 5166
50个国家(地区)对因私护照免签落地签证政策靠谱指数2014年12月最新版

您的位置:吾爱首页 > 旅游资讯 > 中国前驻菲律宾大使:难忘群岛之国菲律宾

中国前驻菲律宾大使:难忘群岛之国菲律宾

http://www.5iucn.com/  新闻来源: 中国网   发布日期: 2008/4/9 16:32:00

嘉宾:中国前驻菲律宾大使 黄桂芳

时间:2008年4月8日10:00

简介:菲律宾,因美景而扬名世界,因“菲佣”而广为人知。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却拥有世界上快乐指数最高的国民;首都马尼拉地处亚洲却是亚洲最欧化的城市。作为中国第六任驻菲大使,黄桂芳先生从这里开始了他此后近十年的驻外大使生涯。在菲生活的1500个日夜给他留下了至今难以磨灭的印象。今天让我们跟随黄大使一起揭开这位近邻的神秘面纱。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访谈,世界对话”。今天做客中国访谈的这位嘉宾是黄桂芳大使。黄大使曾经有多年的驻外大使经历,曾任中国驻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的大使。对于在菲律宾生活的1500多个日夜,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我们就在黄桂芳大使的带领下感受菲律宾的风采。为您介绍中国前菲律宾大使黄桂芳先生。

(2008-04-08 09:52:54) [黄桂芳]:

谢谢,中国网的网友。

(2008-04-08 09:55:36) [中国网]:

05年是中菲建交30周年,您曾应邀和另外四位大使去菲律宾,并受到菲总统的接见,那是您去职以后最近的一次访问菲律宾吗?

(2008-04-08 09:56:03) [黄桂芳]:

我1995年离开菲律宾,到新西兰。在那以后我曾经去过三次菲律宾,分别是2002年、2003年和2005年。2005年的那次给我印象最深,那次是由我们中国驻菲律宾的首任大使,当时已92岁高龄的柯华大使率领四位中国前驻菲律宾大使应邀去参加“中菲建交30周年”庆典活动。7月8号我们荣幸受到阿罗约总统的接见。在接见当中,她告诉我们,现在菲中两国处于黄金时期,我们已经在经济、贸易、基础设施、文化和安全等许许多多的领域获得了全面的发展。而且她说我相信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会更好。我们几位旧地重游,可以说感慨万千。

(2008-04-08 09:59:51) [中国网]:

共同话题会比较多。

(2008-04-08 10:03:47) [黄桂芳]:

阿罗约到过中国。1997年她在菲律宾协会工作,当时她是作为秘书长到中国来访问,沟通菲律宾的民间关系。当然现在作为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不可能太多的参加活动。但这个民间的活动,在菲律宾的民众心里,是很重要的。在那以后,她讲她曾经提出到中国来。其中说到她当了总统之后,首先不是像她的前4位总统那样到美国访问,而是到中国访问,这表示了她对中国友好的感情。另外让我们几位大使很高兴的就是我们在菲律宾第二个办事处建成了,我们参加了当时大的庆典活动。受到了菲律宾人特别是菲律宾华人、华侨热烈的欢迎。他们的感情,可以说一如既往。而且是越来越深。参加的一些社团的领导人,过去我们在当大使时期,都是私下接触,现在公开的跟我们亲切的交谈。

(2008-04-08 10:04:03) [黄桂芳]:

到那里看的新鲜事情很多,当然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说是2002年2月初,也就是中国的马年春节的前夕,我受中国国际基金会的派遣出差。就在春节前夕,阿罗约将每年这一天定为中菲友谊日,当地的菲律宾华人华侨都非常兴奋。

(2008-04-08 10:10:28) [中国网]:

是哪一天?

(2008-04-08 10:12:29) [黄桂芳]:

2月12号。她定的这一天,发布公告是2月11号。在1500多人出席的菲律宾文化中心发表了很简短的公告,但是非常有意义。她说,现在我们很高兴的迎来了中菲两国的黄金时期。每年的春节时间不一样,根据春节来定。每年春节大年初一这一天是中菲友谊日。对我们中国人民对于表示春节祝贺,以及希望我们两国能够促进最近提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8-04-08 10:12:52) [中国网]:

黄大使您是从菲律宾开始驻外生涯的吗?

(2008-04-08 10:15:15) [黄桂芳]:

我是在72年到79年在其它的地方待过几年,出去当外交官。

(2008-04-08 10:15:37) [中国网]:

我们看到您写了很多文章像《难忘群岛之国——菲律宾》。我们想知道通过大使的眼睛看一下,菲律宾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们总结了几个关键词,这几个关键词不知道准确不准确。首先,关于国旗的介绍,菲律宾的国旗比较有特色,请您为我们讲解一下,我们特别准备了一个图片,可以照着图片给我们讲解一下,这就是菲律宾的国旗。

(2008-04-08 10:16:16) [黄桂芳]:

菲律宾是一个群岛之国,一般我们叫做千岛之国。是南海的东方之珠,这个国家作为共和国来讲,也是一个古国。他的发展历史跟民族的象征是紧密连贯的。对菲律宾来讲,国旗、国徽是非常严肃的,很庄重的,而且是它的象征。

我先介绍一下国旗。菲律宾的国旗是长和宽是2:1的比例,一般都是这样。由三个部分组成。上头是长方形的梯形蓝色的,它象征着菲律宾的“公正”和“和谐”。下面红色的表示“勇气”和“毅力”。这个三角是它的重点,白色的表示他们的“和平”和“纯洁”。旗帜上有三个五角星,黄色的这部分是代表菲律宾群岛部分。大家从地图可以看到,菲律宾的吕宋岛和弥塞亚,梅兰岛,由三个地区组成的,就是这三颗星的代表意义。

(2008-04-08 10:21:57) [黄桂芳]:

在1896年,当时他们在反对西班牙起义的时候,有8个省参加。因此金黄色的太阳底下有8个长穗的代表八个省,下面是一种象征性的意思。菲律宾现在已经有79个省了,117个城市和17个小地区。在1896年他们反对西班牙的时候,由8个省一起起义。后来是几个小岛,最后7100多个岛屿,陆陆续续加入到菲律宾,成为他们共和国的一部分。这个旗很有意思。这个旗子放的时候,如果竖着放太阳在上头。横着放在和平时期是代表和平,是绿色在这里。如果在革命时期,当初在反对西班牙统治,后面美国对他50年统治,一旦有反美活动的时候,就把旗子倒过来,红的在上头,表示革命,表示他们的勇气。现在有一些当地的人,因为知道国旗的象征,有一些反政府的反过来他们拿着国旗。他们搞军事政变是事先预告:“我下个礼拜我要搞军事政变。”什么时候搞,是下个礼拜,反正下个礼拜,什么时间呢,就要看这个旗了,红的在上面,就要起义了。菲律宾很有意思,看到国旗一个是表示民族的尊严,有他特定的民族的尊严、主权。因此,菲律宾的国旗,从1898年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化。

(2008-04-08 10:31:29) [黄桂芳]:

第二个讲国徽。今天带一个,很小不太清楚。大概讲一下,基本上看有点像国旗的象征。

最大的区别是在南边。盾牌是三个太阳,顶部三颗五角星,意义是跟国旗一样的。不一样的是国徽的下面。一边是红的,这个红的里边有一个红底金丝,这是代表西班牙统治时期,在它的另外一边左下方是蓝色的、黄色的边,表示美国统治它50年,这个就构成菲律宾历史。国徽的意义在哪儿呢?就是别忘了西班牙统治我们33年,美国统治我们48年的这么一个历史,我们是在殖民统治下面成立了我们的共和国,赢得了自由。

(2008-04-08 10:31:34) [中国网]:

自由是来之不易的。

(2008-04-08 10:34:10) [黄桂芳]:

对他们来说非常珍贵的象征。

(2008-04-08 10:34:33) [中国网]:

通过您的讲解我们对这个国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通过各种资料了解,菲律宾国家的人民,他们会遇到天灾,也遇到一些人祸。但是很奇怪,这个国家的国民是世界上快乐指数最高的,他们的性格有些什么特点呢?

(2008-04-08 10:34:49) [黄桂芳]:

菲律宾人“好脾气”。男男女女都一样,他们性格宽宏,也享受着自己的多元文化。菲律宾是多元文化。过去有过殖民统治,西班牙人的后裔留下来,菲律宾很多地名都用西班牙人的名字,但是也有美国的习俗。美国信奉天主教也是当初西班牙留下的。到今天菲律宾有84%的人信奉天主教。到美国殖民统治时期主要是教育,美国一些教育留下来的文化程度、教育程度比较高,他们之间觉得应该知书识礼,都明白一些道理。加上本来菲律宾是一个热带地区的国家,饥饿、寒冷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天气热,用不着穿棉袄,肚子饿到处都是香蕉,温饱很容易。西班牙人带给他们一些习俗,一般晚上8点半才吃晚饭,晚上都是整夜通宵。菲律宾的民族族都是可以通宵的民族。

再一个菲律宾信奉的有天主教、有基督教、穆斯林回教、佛教、道教、还有原始宗教,尽管天主教村庄、城市到处都是。但是他并不排斥其它一些宗教信仰。

(2008-04-08 10:35:33) [黄桂芳]:

再一个人和人之间称兄道弟,菲律宾人讲,见着面要讲“巴厘巴厘”,就是“兄弟”。姐妹之间叫“丫丫”,在菲律宾官员和老百姓之间叫“共巴厘”,就是兄弟关系,也叫“义父义子”的关系。他们生活无忧无虑在哪呢?我觉得还跟他的宗教信仰有关系,天主教,一切都由上帝来安排。就是什么事上帝到时候要你升天,你就升天。上帝说你在活的时候不应该做坏事,所以活的时候,每天应该高高兴兴的过好每一天。因此在马路上,你哪怕看到他们只能买一颗香烟,买一枝国花就是茉莉花,他也能生存下去。而且一旦听到鼓点、乐器,他们就跳来跳去的。我们跟菲律宾人接触发现,菲律宾人最好说话,最常用的口头禅是:没问题。

(2008-04-08 10:45:13) [中国网]:

他们很少说不字。

(2008-04-08 10:48:59) [黄桂芳]:

他们很忌讳说不,他们也不会说不。外交也好,日常生活也好,都不讲不。

(2008-04-08 10:49:18) [中国网]:

如果该说不的时候,不说不,岂不是会耽误事?

(2008-04-08 10:49:48) [黄桂芳]:

这个他们会绕过去,菲律宾人不说不,都说没问题。没问题,可以按照我们的办法来解决,他在当场就说没问题。你跟他说许多方面满口答应,有的是按我的意思来做也是没问题。按我的来讲,不是按你来办,但他不用不。你能明确说你做不到,他不会这么说不。

(2008-04-08 10:50:19) [中国网]:

您是去菲律宾前就对他们的人民有了深刻解,还是去了之后才感受到的?

(2008-04-08 10:53:32) [黄桂芳]:

我们国家的华人华侨85%是来自于福建省,很多都是闽南人,各方面来来往往很多的。包括我们华人带去的习惯。还有一个我们有一些亲戚朋友,经常来来往往,大家就很容易相处。

再加上我跟阿基诺总统有很好的关系,为什么叫兄弟总统,因为阿基诺是第五代总统。她曾祖父是福建陇海我们村的人,那个村子里头2000人,所以阿基诺就是“许”。我母亲也姓许,后来阿基诺把她的五个子女叫说,你的叔叔来了。是这么一个特殊的关系。所以有人说我到那里在阿基诺时期最好。在活动当中就他送给我以本书,上面就写着我的兄弟黄大使。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他们对我们太了解了。

(2008-04-08 10:54:03) [黄桂芳]:

再说菲律宾的语言,语言很有意思。菲律宾有各种各样的民族,有60多种语言,但菲律宾通用的语言和书面语言是英语,毕竟美国统治了50年。民间语言的基础是菲律宾语,它是综合了各种各样的以当地的方言。里头有西班牙语,有英语、有汉语,举个例子来讲,菲律宾一些菜谱都是咱们中国文字,白菜、豆腐、钥匙,很多日常用语是来自于我们汉语,来自闽南话。所以菲律宾是多元的文化,也是许多方面的习惯。称兄道弟觉得很不容易。但实际上菲律宾不同的地方的方言是他的根源,宗教信仰更别说了,但是彼此和谐的相处。所以这一点来讲给我印象很深。

接着就是和菲律宾人相处当中,他们也有一些独特的习惯。菲律宾见了面以后,除了“握手”以外,就按照西班牙的很亲切的就是拥抱,西班牙人左面一下,右面一下,兄弟之间边认边说。菲律宾人边抱边说“巴里巴里”。有这么一个手势,L型,这是表示的是“战斗”的意思,1978年来说,阿基诺作为战俘被关在监狱里头,跟21位志同道合的人使用了这么一个手势,后来组成了民族战斗党,作为执政党,“一”表示我也是这个党。另外发展变成了让我们一起共同战斗,不一定都是党内的人士。

再一个就是一般来讲,在英国我们用的是英语西方国家,表示胜利。可是阿基诺诺总统用的是手拇指,然后就是手握左胸膛,这是美国的做法。就是在唱国歌的时候,都要唱,就是爱国的意思。菲律宾许多方面过去都受外来的影响,所以不管是西班牙,美国、宗教教育,日常生活跟我们东南亚生活许多方面、马来族都很混杂。

菲律宾天气很热,喝的饮料不是茶、水,不是咖啡。而是喝的“Hello Hello”,就是混杂的,里头有青豆、白豆、黄豆,加上牛奶,再加上冰块。

(2008-04-08 10:58:43) [中国网]:

营养很丰富。

(2008-04-08 11:05:15) [黄桂芳]:

对,喝的时候要搅一搅,营养很丰富。这个饮料在当地话叫做“混合在一起”,迎客的时候喝的是这种混合的饮料,Hello Hello就是英语的您好。

(2008-04-08 11:06:01) [中国网]:

您刚才讲到了菲律宾各个地方的语言会有一些不同。也有网友在网上说,是不是他们居住的比较分散,而且受殖民的时间比较长,很难形成统一的文化,是这样的吗?

(2008-04-08 11:47:19) [黄桂芳]:

我觉得用的词准确一点就是混合文化,混合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血统,或者叫多元文化,能为大家共同接受就可以了。所以菲律宾的文化是很有意思的。

(2008-04-08 11:53:55) [中国网]:

刚才我们通过菲律宾的国旗和菲律宾人的好脾气来了解了那里的历史和人文。说到菲律宾就不得不提到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马尼拉地处亚洲但却是亚洲最欧化的城市,这是不是也跟您刚才所说的菲律宾的历史渊源有关?

(2008-04-08 11:55:37) [黄桂芳]:

我们到马尼拉以后,那里现在是1090万人口,在全国来讲,现在菲律宾有8947万人,这是去年统计的数据。我在的时候,菲律宾全国人口为6700万。你到那个地方,从他们的衣着就会发现,那里是颜色的世界。不光是衣着,在教堂里头他们崇尚天主教,油画、玻璃的颜色,阳光照耀下,闪出来地颜色也不一样。包括他们的建筑,有美国式的,西欧式的,包括哥特式的,颜色也都不一样。

菲律宾的老百姓很喜欢白色、黄色和红色。黄色现在越来越多。从建筑来讲,五花八门。从飞机一下来,就看到有红色、黄色的瓦,但是黑色很少。热带的地方,穿的衣服很少看到黑色的,这跟地理位置和外来历史文化有关系。

(2008-04-08 11:58:25) [中国网]:

您到马尼拉后第一眼看到这个地方是什么感受?

(2008-04-08 12:03:12) [黄桂芳]:

花花绿绿的世界,五彩缤纷的文化。你一下子就能看到很多花花绿绿的建筑,包括他们的食品也是各种各样的。有欧式的西餐,由美国传下来,西班牙殖民统治传下来的。有本来自己马来族的习惯,用手抓饭吃,也有我们华人华侨带去的用筷子吃饭等各种各样饮食文化集合,可以说五彩缤纷。另外,他们能歌善舞。别看菲律宾有人生活很穷,但他们是“乐天派”。我刚才讲了他们的脾气都非常好,这里也包括菲律宾的妇女也是非常典型的。

(2008-04-08 12:04:01) [中国网]:

他们服装也非常有特色。

(2008-04-08 12:07:55) [黄桂芳]:

有特色,他们穿的是非常薄的。菲律宾男子的国服叫“巴隆他加禄” 衬衣。菲律宾女子的国服叫“特尔诺”也叫蝴蝶服,两肩垂下来的。还有穿套装的,还有穿裙子的,还有穿东南亚一块布缠在一起的。你可以看到,花五颜六色,就像他们的花一样。在菲律宾无处不开,无处不绿,无花不开,花朵也是各种各样的。我91年改革开放不久到的菲律宾,那时我们衣着个方面还是在转变的过程当中。他们已经早就存在这个样子。我问了一些老侨民,他们说:“我们都已经很习惯了。”但对我们外来人一看,特别的新鲜。

(2008-04-08 12:08:13) [中国网]:

像您所说的是一种混合的文化。

(2008-04-08 12:13:55) [黄桂芳]:

多元文化。

(2008-04-08 12:14:23) [中国网]:

您之前说过在众多颜色中他们特别喜欢黄色,这是为什么呢?

(2008-04-08 12:14:40) [黄桂芳]:

他们有一个典故,在80年代初以后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也是本世纪的新生的。贝尼尼奥·阿基诺也就是后来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的丈夫,他曾经当过市长、省长、议员。在1978年,他跟21位志同道合的革命者组成了一个战斗党。到了80年他有心脏病,身体不好,医生出证明,就让他到美国。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流亡的生活。他是一个职业的革命者。他要为反对马克思的专制,继续的工作。马科斯和马科斯夫人说:“你可以治病,但是不能参加活动。”但他还跟国外一些反对马克思的人士、高官保持接触。但是毕竟是离开了祖国。是被迫到外面去的,政治流亡,经常妻离子散。当时他是住在美国,阿基诺在另外的地方。孩子也很颠簸,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漂泊在海外。因为思念自己的祖国,他经常拿出国旗来,表示想念。

有一天他听到美国的歌手唱流行的歌曲,在美国非常普遍。于是他说了,假如你们让我回来,就把黄色的丝带缠在橡树上。正因为他这一句话黄色在菲律宾形成特殊的意义。

(2008-04-08 12:15:27) [中国网]:

感觉歌词像为他量身定做的一样。

(2008-04-08 12:28:06) [黄桂芳]:

对,他就是要告诉国内的人,还有阿基诺,就是你要我回去,你们就把黄丝带准备好。1983年8月21日,这是个星期天早晨,一点多钟的时候,他搭乘波音747,从洛杉矶途径台北到达了马尼拉机场,飞机上有120多人,其中有他的亲戚,还有一些外国的,包括美国的记者在内。刚一下飞机,打开机舱的时候,这时候就有一颗罪恶的子弹打中了他的头部,当时就倒了了下去。他身上虽然穿着防弹衣,但是打中了要害。欢迎的队伍当时有两万多人,欢迎的队伍去的非常典型,是戴着黄色帽子,穿着黄色的衬衣。汽车、小轿车、公共汽车都舞动着黄丝带,加上边上,包括橡树在内的都用黄丝带缠着,完全是一片黄色的海洋。当时阿基诺夫人还在美国没有过来。但是欢迎的群众人山人海,黄丝带是欢迎你回来。他一枪倒下来以后,黄色丝带就代表着我们要民主,我们要自由,我们要公正。因此,从那时候起包括86年2月7日阿基诺总统宣誓就职的时候不是穿着蝴蝶服,而是穿着黄色的套装、裙子。从那时候起,重要的场合全都是穿着黄色的裙子。发生这一事件的时候我并不在场。但是1992年推翻马科思阿基诺总统上台的时候,他们都是穿着黄色的衣服。我那一天进场的时候,参加他们的“人民革命运动”的时候,也是穿着黄色的衣服,树上缠着黄丝带。我实际上是从这里才开始思考,为什么他们对黄色这么感兴趣,怎么回事?从而了解了这一段历史。

(2008-04-08 12:28:31) [黄桂芳]:

83年他丈夫回来,在马尼拉机场出事的时候,遇刺的时候我并不在场。因为我是91年3月8日才到马尼拉的。第二次在阿罗约掀起的第二次人民革命运动,又照样是黄丝带,黄衣服,又是黄色的海洋。因此为什么说黄色在菲律宾有特殊意义,跟他们的革命有关系。

(2008-04-08 12:41:24) [中国网]:

黄大使我们节目在进行当中,有网友发来提问,他一直在线收看。他说:我们想了解一下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国民怎么评价她的,为什么有人会对她进行暗杀?

(2008-04-08 12:43:01) [黄桂芳]:

阿罗约,她的父亲曾经当过总统是被马克斯推翻下去的,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讲阿罗约是“高干子弟”。她父亲从政经验最重要的是,时刻想着菲律宾的利益。她本身是教员出身,她在菲律宾大学是教经济系的,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她就从政了。我在的时候92年,她就当上了参议员,当时以最高票当选。我们使馆和菲中友好协会还为她举行了庆贺活动。当时参议员有三个,她是最突出的,而且她很低调。我跟她交谈当中,我说:“以后你当参议员,主要的使命是什么?”她说:“为人民服务”。这是她脑子里想到,因此她有一些做法,势必要触犯一些人的利益。她自己所讲的一切为了菲律宾,有人却说你怎么没照顾这个,没照顾那个。从国内经济建设来讲,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你现在搞的经济出现滑坡,你到底要把我们引到哪儿去?我觉得菲律宾经济转型过程当中,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利益。

(2008-04-08 12:44:15) [黄桂芳]:

失业者说是你党政我才这样的。一些政界人士想方设法要推翻她,他们提出,腐败问题你答应过解决都没有解决等等。因此错综复杂的情况下面,怎么理顺这个关系。比如不久以前一个资深的政治家就是因为某些政见不合就搞下去了。这些人对她不满。

再一个菲律宾总统任期是六年,很多人在窥视总统的宝座。因为当了总统各种各样的特权是别人没有办法比的,是可想而知的。

举个例子,阿基诺不当总统的时候,我跟她开玩笑说,你不当总统,你觉得最大的失落是什么?她不加思索的说:“不能闯红灯。”总统有特权,别人就不能的。很多人就窥视总统的宝座。所以她为菲律宾人民服务,她的脑子是很清楚的。在外交方面,她是走多元的外交,只要对菲律宾有好处,不管是美国的、中国的或者是日本的他都可以接受,都可以交往。

(2008-04-08 13:04:03) [中国网]:

如果以您对她的了解,让您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她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呢?

(2008-04-08 13:04:20) [黄桂芳]:

她的特点是他的话并不是太多,但是该说的她敢说,这一点是跟阿基诺总统不一样。阿基诺总统我很熟,阿基诺总统劝过我,你少跟记者接触,否则跳进太平洋也洗不清。阿罗约不,该我说的我就对记者说,但是话不多,言多必失。没有准备好的我不说,不该我说的我不说,她的分寸掌握是比较好的。

(2008-04-08 13:04:42) [黄桂芳]:

再一个她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因此她要靠天主教教会的支持,还有军人的支持。所以会看到他在活动当中,很多日程排的是都到教堂去,就是在做弥撒多过程中沟通和教会的关系,跟民众的关系。

再一个她注意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因此在一些地方,谁要有什么事她就到哪边去。包括春节就到华人边上去,有什么活动,她会尽可能的接触一些民众。

再一个是她的历史背景,因为她当过教员是经济学。因此她比较重视人才。比如她有一个学生,姓黄,是很年轻的,是他在经济系的学生。阿罗约就说,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特别是农业,你当农业部长好了。有一阵子,在2005年我们去的时候他辞职了,但阿罗约又找到他,说:这个职位不单是你的荣誉,你是个华人,可以沟通跟中国的关系。事实上我们中国确实在水稻、玉米种植当中,派专家去为菲律宾提供了援助。

(2008-04-08 13:11:56) [中国网]:

从女总统到驻华女大使,我们感觉到在菲律宾从政的女性是比较多的,这是不是一个国家的特色?

(2008-04-08 13:12:02) [黄桂芳]:

我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菲律宾当过领导的女性很多,在企业界女性也越来越多。菲律宾历史上十几任总统有两任是女总统,就是阿基诺和阿罗约。曾经有一度财长、预算部长、环境部长、海关总署署长都女性,每个部都有副部长,还有司级干部、还有大使等,都是女性。还有众议员比如说马克斯夫人,她和她的女儿还有他儿子见我们,她女儿就是众议员,他儿子是省长。目前24个参议员里面没有女的,92年那一届的时候,她就是三个女议员当中的一个。现在发展的电力公司、旅游公司的总裁也都是女的。在97年5月份成立的“菲律宾女企业家理事会”,理事会的成员,女企业家全都是女的,都是大款。更别说大腕,歌唱家许多都是女性。校长,菲律宾有2000多所大学,好多女子大学不用说,好多普通大学校长都是女的。菲律宾中学一般分成男校、女校,女校全都是女性做一把手。现在在菲律宾大学上学的,将近70%是女的,有人就说:“将来是菲律宾女人的天下。”

(2008-04-08 13:12:31) [中国网]:

这是什么原因呢?

(2008-04-08 13:16:42) [黄桂芳]:

我想因为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她们受的教育,从小来讲教育程度比较高,再一个菲律宾妇女由于她们的勤劳、温和得到社会的公认和认可。她们现在不单是家庭的顶梁柱。我们中国有一句话说:“妇女半边天。”在菲律宾女的在家中是顶梁柱。在社会上,她是社会财务的创造者。这种情况你都看到社会、事业发展,在家庭的作用和她们参政意识的增强,因此她们对社会的影响,就在议会里头,在政府里头,都有她们的代表人物和发言人,这跟妇女地位是有关系的。在西方社会讲妇女优先、女士优先,这是很典型的。比如说她坐在那,你跟她握手,她不用站起来,她要坐你给她挪椅子,也不用说谢谢,因为这很自然的。我们习惯叫“男尊女卑”。在菲律宾一般社会,特别是在城市里头是很少的。因此慢慢来讲,菲律宾担任领导责任的女性,从政的或者是经商的女性是越来越多。

再有菲律宾是天主教。因此计划生育很难推动,这是他们的一个问题,生下来大部分是女的,他们不会有性别歧视。而且很有意思的,为了要培养她们成才,有的人克勤克俭,男孩子反而要去打工,女孩子让她上大学,这在菲律宾很普遍的,并没有性别歧视。

(2008-04-08 13:17:10) [中国网]:

这是我们很多人不了解的。

(2008-04-08 13:21:23) [黄桂芳]:

在我们的农村里面女孩子上学非常困难。

(2008-04-08 13:21:42) [中国网]:

颠倒过来了。

(2008-04-08 13:21:53) [黄桂芳]:

很自然的基础上面,必然有她的代表性人物,有参与感然后变成了领导者。女大使有好几个,驻中国大使就是女大使。驻新西兰大使也是她们的部长助理,驻华大使是副外长。对他们来讲是很自然的事情。而且是越来越多。在菲律宾经常有人感叹,特别是男人就会说:“将来我们菲律宾是女人的天下。”

(2008-04-08 13:22:05) [中国网]:

这些女的从业者,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菲律宾的群体,大家还关注菲律宾另外一个群体,就是“菲佣”。被他们的总统称作是菲律宾的经济英雄,菲律宾人是怎么看待她们的?

(2008-04-08 13:23:52) [黄桂芳]:

首先对菲佣,在菲律宾社会不认可叫佣人,刚才说的叫“丫丫”,就是姐妹。在英文里边用的词叫“家庭帮手”。用这个词。但是在香港在新加坡,用的是叫“MAID”是等于“下人”、“佣人”或者叫“保姆”。我们现在讲话方便,就用菲佣来代替,菲佣是国际劳务市场当中的一大亮点。尤其菲律宾又有美称,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我是借用“菲佣”这个词来说,因为大家都承认。

1988年4月份,阿基诺访问了中国,也到过我们那个村子,她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是中国的女儿。”在中国访问之后呢,中国大陆以后她去了香港。在香港女佣很多,她就讲到“你们是我们国家的经济英雄。”特别是当我们国内还有200多万失业者的时候,你们在外面打工、做事,做家庭的帮手,别的地方的帮手,很不容易。

后来92年5月份,拉姆斯总统接任阿基诺当总统以后,他说:“菲律宾女佣是新国家英雄。”为什么?因为每一个劳工,每一个女佣丫丫养活了至少5个家乡的亲人,所以说她们是“新国家英雄”。一般来讲,菲律宾女佣是国家经济英雄,她不单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许多方面来讲,我在那儿的时候,是到了60个亿美金/年,相当于可以抵销国内3/4的贸易的赤字,这是我在那个时候。一般以前是35到30个亿。后来99年的时候达到80亿,也就占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几,所以她们可以说是经济支柱之一。

(2008-04-08 13:24:29) [中国网]:

所以说她们是经济英雄一点都不过分。

(2008-04-08 13:29:39) [黄桂芳]:

她们也很不容易。比如在香港,每一年菲佣汇回国内60亿港币,每年女佣在香港,海外20万左右。香港整个外来的劳工是24万,菲律宾女佣有21万左右,是最多的一个。她们每个人平均月薪,是港币3700块,相当于咱们3700多块钱,日子是比较好过。这个钱相当于菲律宾公务员平均值的3倍,高于2倍,当然这是针对一般的公务员而言。

(2008-04-08 13:29:56) [黄桂芳]:

所以她们是经济支柱。为什么把她们看成是英雄?在这里我插一句话。菲律宾对外政策的三个支柱,最后一个就是保护在海外的劳工的合法权益,这是三个。第一个维护国家主权。第二是进出口贸易。第三个是保护在海外劳工的合法权益。这已经成为他们的国策。因此从他们的法律当中一直到95年,他搞的《804共和法案》,60年代、70年代有一个《海外劳工就业法》。95年有一个《804共和法案》。菲律宾只承认双边有签过《保护劳工》协议的这些人,我们再往外派。菲律宾女佣,除了刚才讲的香港、新加坡以外,最主要的是在中东和欧美地区,这些地方去的比较多。

回过头来讲两个问题我说一下。原因何在?为什么女佣受到欢迎,第一个是刚才讲的教育程度,菲律宾94年的时候师资率是35%,菲律宾拥有的双语已经达到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英语很容易。再一个他们学的专业里面,大专里学的是教育学,是幼儿心理学、是财会、是唱歌再加上专业的培养。第二个有一个特定的素质,一个是菲律宾妇女性格比较谦和、礼貌、责任心强,而且生活习惯是早睡早起。更主要是专业培训。菲律宾中学女校一定是把家政学作为她的必修课,在2000多所大学,我在的时候1178所大学,现在2000多所大学和院校就开始家政课,女的一定要参加,因此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是能比较容易的事情。再加上我刚才讲的,菲律宾地方很大,7000多个岛屿,地方很多。政府有培训,经过培训以后,她们要适应。就是从农村到城市要适应,到了外面他们已经习惯了,因此有个适应性的问题。所以我想讲讲女佣为什么作为经济支柱?不单是菲律宾,而且是作为在世界上劳务市场里头的一大亮点,也是很受欢迎的。

(2008-04-08 13:32:35) [黄桂芳]:

刚才讲这只是一个方面,说她们“经济英雄”。但是说实在的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一块“心头之痛”。为什么?因为她们当女佣以外,现在规定是25岁以下不能派出去。我在的时候没有。小女孩17、18岁,就走了。菲律宾妇女12、13岁就成熟了,但现在规定,25岁以下的女孩子不能出去当女佣,这个时候多数都已经成家了。她们虽然成家但可想而知,颠沛流离,像我们外交官一样,你怎么能不想家,不想回家。她们只能一般一年回家一趟,圣诞节前夕一定回来,回来受欢迎。一个总统见女佣代表,第二个是在机场铺上红地毯,欢迎他们的英雄回来。这只是一个方面,换一句话是一种“眷乡”的候鸟飞回来了。为什么高兴得哭了?有两个方面。有人说要她的钱,更主要的是要她的人,妈妈回来了,女儿回来了,全家到那儿去欢迎。毕竟是实在不得已,国内没有那么多的就业的机会,因此从某方面讲这是一个人才外流,他们是不得已的。

(2008-04-08 13:39:42) [黄桂芳]:

所以菲律宾政府一般不在外宣传,在海外劳工赚了多少钱,政府不说。因为在心里头知道是实在没有办法才让女佣出去。到中东的女佣在那里两年才能回一趟家,这是中东的规定。在香港、在新加坡是一年回来一趟,时间很长。中东是穆斯林国家。菲律宾妇女多数是接受天主教的教育,她们就在转变生活方式。还要适应每天5次做祷告,生活习惯方面。在中东去中上层如果不带女佣在旁边就没有面子,没有派头,因此钱给的很多,尽管如此仍然是一种很艰苦的职业。所以本国人怎么看待她们,在现在的情况下,你们为我们社会贡献,回到村里头大受欢迎。女佣回乡的场景在香港可以看到,在飞机场背着大包小包,我们中国人看着都像逃难的,都用麻袋,扛着、背着,这种情况是不得已。国内有这样的就业机会,何不带好自己的孩子,何不伺候自己的公婆。

(2008-04-08 13:50:07) [中国网]:

这种背井离乡是无奈的选择。

(2008-04-08 13:50:17) [黄桂芳]:

所以人们说是眷乡的候鸟又飞回来了。何况在外面她们的处境,特别是女孩子可想而知,为什么规定25岁一下的女孩子不派出去,为什么规定没有签订《双边协定》的,对我们没有保护的不能出去,这两条限制,就是女孩子各方面受到社会的歧视。尽管赚了一些钱,但是把眼泪往里吞的职业。

(2008-04-08 13:50:47) [中国网]:

“眷乡的候鸟”,这种说法让人感觉有一点心酸。不过好在这个国家的人都生性很乐观。

(2008-04-08 13:52:04) [黄桂芳]:

对,所以在现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她们出去也挺好,可以在国外打工为家里挣钱,为国家挣钱。

(2008-04-08 13:53:43) [中国网]:

如果让您对这1500个日日夜夜用一句话总结的话,您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008-04-08 13:54:22) [黄桂芳]:

在菲律宾的日日夜夜,我在里面是见证了我们两国关系的发展。另外,我们在“冷战”结束以后呢,菲律宾有反共、反华很厉害。菲律宾从对我们感到疑虑到发展三部曲,发展对话关系、复兴合作,然后到战略发展合作。所以我很高兴见证了两国关系的发展。而且我想就将来的趋势来讲,随着我们自己调整对邻国的关系,以邻为伴政策的实施。为什么阿罗约说:“非常感谢你们援助,帮助我们渡过困难。”包括现在的铁路、公路、桥梁、农业等等方面的合作发展都在进行,中菲双方一直在互相帮助。菲律宾IT产业发展很快,我们有一些进口。所以这些令我很难忘,另外老百姓,尽管有时候遇到天灾人祸,但是那种互助互救的精神令人感动。不光是91年救灾的时候,菲律宾人,“菲中了解协会”,“菲中联谊会”等等社团,都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而且地震的时候同时发生了火灾,各方100块钱,50块在捐。这种互助互救,血浓于水非常令人感动。这些捐款的人当中有天主教信民和寺庙里的僧尼,他们之前是不与使馆往来,但在这个时候他们对中国灾区提供了援助,而且不报自己的名字。这种互助互救,舍己为人,这些给我的印象太深了。真的要说一下这些,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感激他们。他们对我们中国的感情,对中菲的友好的情谊印象是很深的。

(2008-04-08 13:54:56) [黄桂芳]:

我在那里工作,有曲折、有困难,遇到过很多难题,但是总的来讲,就像菲律宾人一样比较乐观。因为菲律宾政府也为我们提供帮助。我到外面去为了安全问题,往往要派六到八个带着冲锋枪的警卫陪着我。我要事先两三个礼拜跟他们打招呼,全程提供保护,为什么?他们担心有南部一部分穆斯林反政府武装。我到那边去的时候,他们会派警卫全程护送,这是“穆斯林反政府武装”,还有“穆斯林反政府人民军”。他们对我们有一些误解,所以菲律宾政府怕骚扰我们,到那些地方都会全程护送。

(2008-04-08 14:07:35) [中国网]:

我觉得像这1500多个日日夜夜,还有很多事情给您留先了很深的印象。从2000年到2006年,您分别担任了“礼仪大使”。礼仪大使在外交起到什么作用呢?

(2008-04-08 14:07:46) [黄桂芳]:

可以说算是咱们中国礼仪的窗口,一般来讲咱们现在都喜欢叫形象大使。代表了国家,礼仪大使实际上是由“特命全权大使”引申的。“特命”就是礼仪,替我们国家领导人分点心,到机场接待外国的领导人,包括总统、总理、部长,“中非合作论坛”这一次首脑会加了一个,就是政府机构的一些组织代表,也有礼仪大使。要不外交部的礼宾司实在是太忙了,比如说,加纳的总统到了,我到机场接了他,代表国家元首。如果对一些社团来讲,又代表我们中国政府。特命全权大使包含两个概念,因此为什么叫阁下呢?是因为他们是国家元首的代表,我们是国家领导人代表。我在外面曾经两次先后担任杨尚昆主席和江泽民主席的代表,有什么话可以通过我转达,向他们元首转达。第二个方面是代表中国政府,对什么问题,中国政府签的协议。比如说我在马尼拉,有一个亚洲开发银行总部设在那里,我就代表我们中国政府签的时候,我向他们要求提供贷款,帮助我们搞一些环保的建设项目。在我受上最大的两笔贷款项目,一个是上海的黄埔和洋浦两座大桥,还有一个就是京九铁路。我代表我们政府签署。在马尼拉接待过黄菊市长。我说:“黄市长,你一定要管好用好这些好不容易借到的钱,否则我跳进黄埔江真是洗不清啊!”他说:“哪里,哪里。我欢迎你到上海来看这两座大桥。”所以作为特命全权大使能代表元首、代表政府。这两个权力来讲是崇高的使命,是一个艰辛的事业。固然国内总的原则有了,但具体怎么实施,还要靠在一线,指挥那些人。中非合作论坛作为礼仪大使,外国人来了,要对他们讲:“我代表国家主席,胡锦涛主席,欢迎您的再次来到中国。”这是我代表了。这说的是“全权”。说到特命“全权大使”,我的体会是,你只在这个国家,只完成这个使命,就可以了,我在菲律宾当大使,就不能到马来西亚去,因为其他的地方也有大使,我只是铁路警察我只管这一块,你代表政府,就在许多方面,国内的原则你要领会,就要靠我们的忠诚,靠我们的智慧来完成国内交给你的神圣使命。

(2008-04-08 14:08:34) [中国网]:

所以在在国际交往中,礼仪大使功不可没,你是2000到2006年两届连任的礼仪大使,据我们所知也是唯一的一位,是什么使您获得如此的殊荣呢?

(2008-04-08 14:19:34) [黄桂芳]:

一个是我初任的是在亚洲南太、非洲,曾经去过世界其它的一些国家。我的身体还比较好,再一个我学过八年英文,语言沟通没有什么困难,不用带什么翻译。尽管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时候是有7位志愿者,在我们身边工作,但是那时候是彩排当翻译,真正上来我自己说,用不着翻译,语言没有关系。在一个,比如说“中非合作论坛”,主要是我曾经在非洲工作过10年,也去过二三十个非洲国家,因此我有“非洲情结”,对非洲情况比较熟悉,包括礼仪,比如握手习惯等,一般人不会太注意,这是我比较熟悉。再加上我是一个退伍的外交战士,已经没有什么任务的闲职,所以我就可以去了。去参加的时候,第一次去了9天,第二次去了8天,后来第一批同志因为身体的原因,所以他们没有再参加,我和原来礼宾司的司长姜康去,这个不容易,也成为美好的记忆,需要的时候随时准备召唤,但是由于年龄的关系,还有更多年纪轻的。比如上一次来做客的崔永乾大使,他的年纪比较轻。

(2008-04-08 14:21:02) [中国网]:

我们了解到您去过五大洲,100多个国家,我们想听一听您总体的感受?

(2008-04-08 14:26:44) [黄桂芳]:

由于各种关系,我从70年代一直到不久以前,我先后去了这么多国家,确实所见、所闻、所想一言难尽。但如果要我说,我就觉得世界,我们的地球家园需要大家来耕耘,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出自己的力量。因为各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不能用一个模式,包括发展模式,不能完全用一个标准,重要的是我们看到我们共同的利益所在,也就是和平、发展、合作,这是我们很大的趋势。现在我们中国政府提出:“要和谐的世界”。这是我们外交的新的理念。这是我们的希望,特别是作为中国的外交官来讲,不仅要为了我们中国根本的利益服务,而且也要为世界人民的福祉造福。

1973年5月,在乌干达武装暴徒要抢我们的车子,我自己很感触,当时我在乌干达赤道的地方,在那里头非常感慨,我曾经写过4句话,就是打油诗。我说:“脚踩两半球,豪情满胸怀,愿将汗水撒,浇出友谊花。”原先用的是“热血”,因为不久以前,在3月24日,我们参加南斯拉夫国庆,回来的路上两名暴徒朝着我们开枪,要抢我们车子,我们在把车子里头,司机就拿的汽水瓶往外扔,因为我坐在司机的右侧,使劲按喇叭,结果暴徒把我的外交官身份证抢走了,把我们夫妇俩结婚照片的底版全都抢走了,把我们司机打伤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十分感慨,想想有关责任,派出来干什么,就代表我们中国、国家。那时候我不是一个大使,但作为一个外交官来讲,起码的素质就是要把我们的任务完成好,另外就是世界的安宁。

乌干达13次军事政变我遇到了七次,所以外交官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西装革履、一帆风顺的,不是很风光,实际上遇到了一些甜酸苦辣咸在我们外交官身上都会遇到,这跟一些网友的人生其实是一样的。所以在讨论这些国家来讲,我要说最后一句话,祝愿和平和发展满人间,但是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

(2008-04-08 14:27:07) [中国网]:

谢谢黄大使,今天非常感谢您,在一个多小时跟我们分享了很故事,让我们对菲律宾,对很多国外的趣闻有了很多的了解,感觉今天时间过的非常快,希望您下一次到我们中国访谈来作客,聊聊您在新西兰,在库克群岛的一些难忘的故事。祝愿黄大使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黄大使。

同时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更多出国签证 酒店 机票 提问请到新浪微博:@吾爱全球签证中心 微信:visa5i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