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吾爱首页 > 旅游资讯 > 素描记录历史 八名艺术家联合设计地震纪念群落

素描记录历史 八名艺术家联合设计地震纪念群落
栩栩如生的人像雕塑、气势宏大的浮雕广场、庄严肃穆的文物纪念馆……当本报推出的全球征集“汶川地震遇难者纪念碑”的建议、方案和碑文以及地震实物资料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的民众以及海外的华人都积极地向本报反馈信息、纳言献策。昨日,北京大学艺术研究所副院长杨和平还亲自将他们8人团队设计的纪念群落初稿送抵本报。“这场自然灾害给人感触太多!我想用纪念群落和浮雕形式展现民族精神,让大家产生心灵上共鸣。”杨和平展开设计初稿向记者描绘起来,并表示近期会推出58座雕塑作品,再现抗震救灾中的感人场面。
几百幅素描记录历史
北京大学艺术研究所副院长杨和平长期在成都从事艺术设计工作。5月13日,他和3个同伴带着各种救援物资到都江堰,除了救灾,他们还肩负着另一项重任——战地速写,通过艺术表现方式记录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短短两天时间,他们通过手上的画笔将一幅幅感人的救灾场景、人物以及建筑遗址绘在了纸上,成稿作品几百幅。“光素描还不行,应该用什么艺术形式将这些场景永久保留下来!”5月13日,在都江堰的当晚,杨和平就紧急地和同行人员商议着做纪念物的事宜。纪念碑、纪念馆、浮雕群……这些都是很好的展现形式,何不建个广场将这些统统集纳起来呢。
8位艺术家相聚一堂
建立纪念广场的构思一经提出,立即就得到了同行的赞同。5月15日,杨和平回到了成都,将设立纪念广场和雕塑的设计提上了议程,并开始和几位艺术界朋友,一起出谋划策,商量构思。“纪念广场应有纪念碑、浮雕艺术墙、两侧大型主浮雕,以及位于中部的博物馆。”带着初稿,杨和平详尽地给记者介绍了起来,纪念碑内部用汉白玉,碑上有大量的浮雕,还原灾害刚发生人们的状况;两侧的主浮雕主要展现救援人物,解放军、武警和省外救援队伍都可以纳入其中。
同时,杨和平还透露,他们提议将广场修建在都江堰,布局为三层。地下、地面以及空中的布局将不同场景归类展示。
打造58座雕塑部分捐赠灾区
除了在都江堰计划的广场设计外,杨和平等8位艺术家还希望在汶川、北川等地利用原址和原始材料打造遗址博物馆。届时,他们还将以战地素描为蓝本,打造58座大型雕塑作品。他们已经开始联系相关人员让其保留一些建筑遗址。
更多出国签证 酒店 机票 提问请到新浪微博:@吾爱全球签证中心 微信:visa5i
